曾鴻鉦醫師鑽研10年的呼吸訓練止鼾秘笈 -《 從此不打呼:耳鼻喉科醫師親傳,免開刀、免呼吸器自療秘笈大公開 》榮獲 博客來網路書店 2021年 醫療保健類百大暢銷書前20名

鼻塞過敏

您有過鼻塞的經驗嗎?相信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鼻塞的痛苦經驗,如果因為感冒或受涼的短暫鼻塞還可忍受,如果是長期的鼻塞,會讓很多人感覺受不了,而會尋求醫療上的協助。目前醫學上對於鼻塞的治療方式,通常會先採取藥物治療,若藥物治療成效不彰,則會建議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治療長期鼻塞的成功率很高,但是手術畢竟是一種破壞性的治療方式,也可能引發一些不可挽救的併發症,或者一段時間後的復發。有沒有一個自然的療法,可以不靠藥物或手術,就能讓鼻腔再度恢復暢通呢?

過敏性鼻炎也是一個越來越普遍的問題,即使口罩、空氣濾清器愈來越普及,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人數每年都在增加,雖然目前藥物治療的效果很好,但是都只是針對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治療,而無法根治,換句話說,需要終身使用藥物來控制。有沒有一個自然的療法,可以不靠藥物就能遠離過敏性鼻炎的困擾呢?

長期慢性的鼻塞以及過敏性鼻炎都是發生在鼻腔的功能性病變,而不是鼻腔內結構的異常,既然是功能性的病變,解決之道應該是要強化鼻腔的功能。鼻腔是人體呼吸道的第一道關卡,也就是空氣進出人體呼吸道的第一道關卡,既然鼻腔的功能純粹就是呼吸,那麼要強化鼻腔的功能就是要靠調整呼吸,要如何藉助調整呼吸來強化鼻腔的功能以改善長期慢性鼻塞以及過敏性鼻炎呢?

在探討鼻腔的功能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鼻腔的構造。

上圖為鼻腔的側面構造,鼻腔的最前面為鼻前庭,我們的鼻毛就是在鼻前庭這個位置,鼻屎最常發生的部位也是在此。鼻前庭的後方有一道括約肌,這個部位是鼻腔管徑最狹窄的部位。通過括約肌後,就進入了鼻腔的大空間,在這個空間的側邊有凸出來的下鼻胛、中鼻胛以及上鼻胛,同時有小孔洞通到鼻竇的開口。最後就進入鼻咽腔,此時左右兩側的鼻腔匯合成一個空間。

上圖為鼻腔的正面構造,鼻腔的正中間為鼻中膈,將鼻腔分隔為左、右兩側,直到最後進入鼻咽腔才匯合為一個空腔。鼻腔的側壁有凸出來的下鼻胛、中鼻胛以及上鼻胛,同時有小孔洞通到鼻竇的開口。

在鼻腔正中間,分隔鼻腔為左、右兩個空間的就是鼻中膈,如果鼻中膈有彎曲的現象就稱為鼻中膈彎曲。

很多鼻塞的患者經常詢問,我有沒有鼻中膈彎曲?需不需要開刀?大家都很習慣將鼻塞歸咎於鼻中膈彎曲,不單單是一般民眾,即使耳鼻喉專科醫師也經常如此,所以鼻中膈彎曲的矯正手術是耳鼻喉科很常見的手術之一。我個人以前也是如此看待鼻中膈,畢竟耳鼻喉科傳統的訓練就是如此,直到我學習菩提格醫師的減量呼吸訓練,再以耳鼻喉科專科醫師的背景,從呼吸生理學深入研究之後,才發現這個傳統習以為常的觀念是錯誤的,在後面我們會有進一步深入的討論。

接下來我們更進一步的認識鼻腔黏膜,鼻腔的構造不論是側邊的鼻胛或者中間的鼻中膈,都是屬於硬的骨頭構造,其表面都覆蓋有鼻腔黏膜,在黏膜上有一層黏液以及無數的細小纖毛,這個黏液纖毛運動可以將鼻竇以及鼻腔內的分泌物向後排出到鼻咽部,再經過咽喉、食道,最後進入胃裡面。

對於鼻腔的解剖構造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之後,我們來看看鼻腔的功能。我們人體的功能與其結構息息相關,鼻腔的結構基本上是屬於骨頭的硬結構,因為它的功能很單純,也就是空氣進出呼吸道的一個通道而已。鼻腔是人體呼吸道與外界接觸的第一道關卡,它可以提供進入人體呼吸道空氣的溫度、濕度以及過濾的功能。不論您所處環境的溫度與濕度,鼻腔都能讓進入呼吸道的空氣維持一個相當穩定的溫度與濕度,讓進入細支氣管、肺泡等下呼吸道的空氣盡可能維持穩定高品質的狀態,以達到良好的氣體交換。我們鼻腔從前到後的長度約略等於食指的長度,但是鼻腔表面上的黏膜整個伸展開來的話,其表面積約略等於手掌張開的表面積,這麼大面積的鼻腔黏膜讓進入空氣的溫度、濕度調節以及過濾功能得以順利進行。另外一個鼻腔的構造特點,讓進入鼻腔的空氣不僅數量減少、空氣流動的速度又變慢,這種緩慢流動的空氣暴露在廣大的鼻腔黏膜上,才能讓鼻腔調節空氣的溫度、濕度以及過濾功能得以很有效率地進行。這個鼻腔的構造特點就是(1)進入鼻腔的第一道關卡就是鼻前庭以及其後的括約肌,這部分的面積相對於鼻腔來說已經是很小了,更別說與嘴巴張開來比較,更是小的太多了。因此,從鼻腔呼吸進入的空氣量遠遠比張嘴呼吸進入的空氣量少很多。(2)經過鼻前庭後方的窄小括約肌進入鼻腔的大空腔後,還有鼻中膈、鼻胛等的阻擋,讓空氣必須迂迴緩慢的前進,因此空氣流動的速度也就自然減緩。所以,經鼻腔呼吸時,空氣量較少、空氣流動速度緩慢、鼻腔黏膜寬廣,這三個構造上的因素,讓鼻腔得以很有效率的調節進入空氣的溫度、濕度以及過濾功能,讓細支氣管、肺泡等下呼吸道得以使用高品質又穩定的空氣,來進行氣體的交換。

人體構造奇妙之處在於,當空氣從鼻腔吐出時,鼻腔黏膜又可以將空氣中的水分回收80%左右,因此,人類正常的呼吸方法應該是從鼻子吸氣,也從鼻子吐氣。如果您張開嘴巴呼吸,不但呼吸的空氣量大很多(張嘴的面積比鼻前庭的面積大很多),空氣流動的速度也快很多(嘴巴張開呼吸時沒有太多的阻擋),所以對於吸入空氣的溫度、濕度、過濾功能都較鼻腔呼吸差很多,而吐氣時也無法像鼻腔呼吸回收大部分的水氣,因此不但水分會消耗很多,人也容易感覺口乾舌燥、甚至咽喉疼痛。從此可見,正確的呼吸方式不論吸氣或吐氣應該都是經由鼻腔,吸氣、吐氣都張開嘴巴是最不好的呼吸方式,鼻腔吸氣、嘴巴吐氣則是居中,最正確健康的呼吸方式還是鼻吸、鼻吐。

對於鼻腔的解剖構造以及生理功能有基本的認識後,我們來討論為什麼人會感覺鼻塞?從前面鼻腔生理功能我們了解,鼻腔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調節通過鼻腔進入呼吸道的空氣溫度、濕度以及過濾的功能,而要完成這項功能,鼻腔的構造一方面減少進入的空氣量(狹窄的鼻前庭以及括約肌、還有鼻中膈以及鼻胛的阻擋空氣流動),另一方面則藉助寬廣面積的鼻黏膜(伸展開來約略一個手掌的寬度)上面之黏液纖毛清除運動。如果一旦進入鼻腔的空氣品質不佳(突然溫度變的乾冷或者灰塵異物太多),超出原有鼻黏膜上的黏液纖毛清除功能之運作,則鼻腔黏膜會立刻腫脹,鼻腔黏膜腫脹有兩個目的,其一為減少進入鼻腔通道的空氣量(鼻腔內的空氣通道為鼻中膈與鼻胛之間的空間,當鼻黏膜腫脹時,此空間勢必隨之變小,能進入的空氣量當然就會減少),其二為增加鼻黏膜的表面積(進行清除功能的鼻黏膜表面積增加)。所以鼻腔黏膜的腫脹程度其實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當此腫脹得以達成鼻腔調節進入空氣的溫度、濕度以及過濾功能時,就不會進一步的腫脹,而當空氣品質恢復正常時,此鼻黏膜的腫脹就會消除。萬一鼻黏膜的初始腫脹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時,鼻黏膜就會進一步的腫脹,最終鼻黏膜甚至可以腫脹到將空氣完全阻隔,也就是空氣完全無法經由鼻腔進入呼吸道,此時人類為了生命的存活,將被迫張開嘴巴呼吸。

從上面淺顯的解釋,大家可以了解,其實鼻腔黏膜的腫脹是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其腫脹程度則是與進入的空氣量及空氣品質息息相關的一個動態平衡。如果空氣品質較差,但是呼吸的空氣量較少,則鼻黏膜的黏液纖毛清除功能或許尚可應付,然而如果空氣品質較差,進入的空氣量又多,鼻黏膜的黏液纖毛清除功能就比較吃力,鼻黏膜就容易進一步的腫脹,以減少進入的空氣量以及增加清除功能的作業面積。

鼻塞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鼻塞是起因於鼻腔黏膜腫脹使得鼻腔內空氣的通道變狹窄甚至完全阻塞,有些人只要鼻腔黏膜稍微腫脹,就會抱怨鼻塞(此時空氣仍然可以順暢經過鼻腔),有些人鼻腔黏膜已經腫脹相當嚴重,仍然不會感覺鼻塞。所以除非鼻腔黏膜腫脹非常嚴重,鼻腔通道已經完全堵塞,否則即使很資深的耳鼻喉專科醫師也無法經由客觀的檢查來斷定前來看診的患者是否會感覺鼻塞(即使藉助鼻腔阻力的儀器檢查也一樣)。在門診絕大多數抱怨鼻塞的患者其實都是呼吸感覺不順暢,而不是真正鼻腔完全堵塞,空氣完全無法經由鼻腔進出。坦白說,這種呼吸不順暢的鼻塞,其實還是屬於鼻腔功能性的問題,不是鼻腔結構性的問題,既然是功能性的問題,就應該強化鼻腔的功能,而不是一味的訴諸手術切除來改善鼻塞。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從呼吸生理學來深入討論鼻中膈的問題。很多人,甚至包括很多的耳鼻喉專科醫師,對於鼻中膈都有著很嚴重的誤解,我個人在研究學習菩提格醫師的減量呼吸之前也是有同樣的誤解。對於鼻中膈的一個很基本的誤解就是大家認為鼻中膈應該是直的,鼻中膈彎曲是病態的、是屬於結構異常,所以很多人都將鼻塞的成因歸咎於鼻中膈彎曲,也因此在門診經常都聽到患者詢問,我是否有鼻中膈彎曲?需不需要開刀矯正?很多的耳鼻喉科醫師也會建議長期鼻塞患者施行鼻中膈彎曲矯正手術來治療惱人的鼻塞問題。

我想先請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90%以上的人都有相同的結構,您認為這種結構是正常還是異常?我也經常請問很多的耳鼻喉科資深專科醫師一個問題,您看過那麼多患者的鼻腔,鼻中膈從前到後都是筆直毫無彎曲的比例是否有超過10%?很多醫師聽到我這個問題後,都愣住了,這些看過成千上百位患者鼻腔的耳鼻喉專科醫師竟然都承認鼻中膈很直(完全沒有彎曲)的患者的確很少,不要說10%,甚至連1%都不到。既然絕大部分人的鼻中膈都是彎曲的,那麼您還能說鼻中膈彎曲是結構異常嗎?既然鼻中膈彎曲是正常的現象,為什麼傳統上高達8-9成長期鼻塞患者施行鼻中膈彎曲矯正手術後鼻塞都能獲得滿意的改善呢?真正的原因是施行鼻中膈彎曲矯正手術時,耳鼻喉科醫師通常會同時進行雙側下鼻胛減量手術(下鼻胛切除等)。即使接受過鼻中膈彎曲矯正手術後,過一段時間,大部分患者還是可以發現鼻中膈有不等程度的彎曲現象(患者可能不會抱怨鼻塞)。

為什麼正常的鼻中膈都有程度不等的彎曲呢?這個答案其實就是要從鼻腔的生理功能來解釋,那就是鼻腔的解剖構造就是要讓進入鼻腔的空氣緩慢迂迴的前進,讓鼻腔黏膜能充分的發揮調整進入空氣的溫度、濕度以及過濾的功能,如果空氣直通通的快速經過鼻腔,通過鼻腔的空氣就無法有充裕的時間接觸到寬廣的鼻腔黏膜以及進入鼻竇內。請您思索一個很普通的問題,您可曾見過一條河流,從源頭的山上到河流進入海洋的終點,整條河流都是筆直而無彎曲的?相信在全世界都找不到這樣的河流吧?即使上山的馬路也是迂迴上山,不會從山腳下直直的上山。歐洲曾經有一度將萊茵河截彎取直的大工程,後來證實是一個錯誤的政策,而再度恢復其彎曲的河道。彎曲的鼻中膈其實就跟大自然彎曲的河道有著類似的現象與功能,只是經過幾次慘痛的教訓,大家已經懂得尊重大自然彎曲的河道,但是對於彎曲的鼻中膈,大家還是從臨床堵塞的觀點認為是結構的異常,而以手術矯正來去除其彎曲。

前面已經解釋得很清楚,造成鼻腔黏膜腫脹有兩個因素,一是過大的空氣量,一是空氣品質。空氣品質很多時候是我們所無法改變,只能藉助口罩、空氣濾清器或是移居到空氣品質較佳的地區。但是呼吸的空氣量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現代人的呼吸空氣量較諸以往是增加的,也才會讓現代人呼吸道的病變日益增加。俄國菩提格醫師在觀察重症瀕死患者的呼吸後,體悟到輕柔緩慢的呼吸才是正確自然的呼吸方式,就如中國古代老子所說的呼吸要若有似無,所以菩提格醫師提倡推廣的減量呼吸對於呼吸道的病變有非常明顯的幫助,這也是目前極少數被醫學界承認對於氣喘有效的呼吸訓練(瑜珈的呼吸法目前還不被承認對於氣喘真正有效)。所以當進入鼻腔的空氣品質不良,超過鼻腔黏膜的清除調節能力時,鼻腔黏膜便開始一步一步的腫脹,此時如果您能立刻減少呼吸的空氣量,讓進入鼻腔的空氣量減少,讓鼻腔黏膜的清除調節功能得以充分發揮,鼻腔黏膜就不會繼續腫脹,當鼻腔黏膜可以很輕鬆地達成其清除調節的功能時,鼻腔黏膜的腫脹自然會慢慢消退。我個人在學習菩提減量格呼吸迄今,就沒有再感覺雙側鼻塞到非要張嘴呼吸不可(即使是感冒時也一樣),很多認真持續練習減量呼吸的學員也都表示,很少會再感覺嚴重鼻塞到必須張嘴呼吸。根據我的經驗,上課後只要能每天持續的練習減量呼吸,大約1-2個月就可以成功的改善鼻塞及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或者急性鼻炎的三大症狀: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其實都是人體的自衛本能反應。當進入鼻腔的空氣品質超過鼻腔黏膜的清除調節能力時,鼻腔就會以打噴嚏(藉助快速的空氣流動將空氣中的過敏物質噴出去)、流鼻水(藉助大量的分泌物將過敏物質沖出去)、鼻塞(減少進入鼻腔的空氣量以及增加清除調節功能的作業面積)等方式來協助鼻腔的清除調節功能。所以只要您呼吸進入鼻腔的空氣量減少的話,就比較不會發生因為過量的空氣刺激而引發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等症狀了。

鼻塞就是鼻腔的空氣通道出問題使得空氣無法順暢進出,讓人感覺呼吸不順暢甚至完全無法經由鼻腔呼吸。這個鼻腔空氣通道出問題,除了大家熟知的鼻黏膜腫脹,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鼻腔內有分泌物。這個鼻腔內的分泌物,不論是清澈的鼻水或者濃稠的鼻涕,都會影響到空氣的進出,而讓人感覺鼻塞。如果是清澈的鼻水,既然成因是大量的空氣進出鼻腔,那麼只要您保持輕柔緩慢的呼吸,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讓鼻腔不再持續的分泌這些鼻水,等到不再繼續流鼻水後,輕輕的將鼻腔內的鼻水擤出即可,在這段期間,切記不要用力擤鼻水或做倒吸的動作,因為用力擤鼻水或用力倒吸的動作,基本上都是有更大量的空氣進出鼻腔,這些動作只會讓鼻水持續的分泌出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鼻過敏的患者經常說每天要用掉一大包衛生紙的緣故。如果鼻腔內有濃稠的鼻涕,就代表已經有病毒或者細菌的感染,此時最好的自然療法就是藉助脈動式洗鼻器來清除這些濃稠鼻涕,讓鼻腔黏膜的黏液纖毛清除功能得以恢復其正常的運作。目前臨床上治療流鼻水的藥物為抗組織胺,其作用在於阻斷流鼻水的過程,所以可以減少流鼻水這個症狀,對於清澈的流鼻水尚無太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流鼻水(對於過敏原或刺激的過度反應)有很好的緩解效果,但是對於濃稠的鼻涕使用抗組織胺要非常小心,因為濃稠鼻涕代表已經有病毒或者細菌的感染,人體就是希望藉著分泌大量的鼻水來將這些入侵的病毒細菌沖洗出去,一旦使用抗組織胺減少鼻水分泌,鼻涕會更加黏稠,而病毒細菌也就更加容易繁殖,這就是為什麼多人感冒服藥之後,鼻涕不流出來了,但是鼻塞更嚴重、鼻涕的顏色變成黃、綠色的原因。當這些黃綠色黏稠鼻涕塞在鼻腔內流不出來時,很多人的直接反應就是用力擤鼻涕(因為不用力就擤不出來呀,這是很多人的抱怨),此時很可能將帶有病毒細菌的濃稠鼻涕打入鼻竇內(引起鼻竇炎)或者經由耳咽管打入中耳腔內(引起急性中耳炎或中耳積水)。這就是為什麼我經常建議患者,有濃稠鼻涕塞在鼻腔深處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藉助脈動式洗鼻器來清洗鼻腔,而不要用力擤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