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失調
菩提格醫師首次測試呼吸對身體的影響就是針對高血壓,因為菩提格醫師本身在就讀醫學院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血壓偏高,所以他試著輕柔緩慢的呼吸後發現血壓立刻下降,但是一旦恢復平常的大量快速呼吸時,血壓就立刻上升。這是因為血壓完全是由自律神經所調控,這也是平常我們對於到醫院診所量血壓時,發現血壓都會比在家中測量的血壓數值較高時稱之為白袍症候群的緣故,因為當患者到醫院診所量血壓時,會不由自主的緊張,深怕血壓數值太高,會被醫師認為沒有準時用藥或其他生活習慣沒有調整,當心情一緊張,交感神經啟動,血壓就立刻上升。所以當您發現血壓異常上升、心跳很快的時候,請先注意一下是否有什麼因素導致您自律神經失調,如果能夠適時放鬆,調整自律神經失調,或許您就根本不需要服用高血壓的藥物了。
耳鳴是耳鼻喉科醫師很常見的患者主訴,也是耳鼻喉科醫師最難處理的問題之一,因為耳鳴完全是一個很主觀的感覺,因為醫師完全看不到也聽不到這個惱人的聲音,即使可以透過聽力檢查的模擬耳鳴來大致了解耳鳴大致上的聲音頻率或大小,仍然是屬於隔靴搔癢式的認知。到目前為止,醫學界對於耳鳴仍然屬於瞎子摸象般的猜測,也因此有很多的理論,也有很多的治療方式,有些醫師會使用促進末梢血液循環的藥物、有些強調要控制好糖尿病或高血脂、甚至還有醫師認為是停經症候群而使用女性荷爾蒙,有些認為配戴助聽器對於一些聽力損傷者的耳鳴會有幫助、有些會建議使用耳鳴遮蔽器等。我經常跟一些耳鼻喉科醫師提到,臨床上除了耳鼻喉科醫師在治療耳鳴患者外,還有哪一科的醫師也在治療耳鳴患者,那就是精神科醫師,所以耳鳴的秘密就在這裡。醫學研究很早就發現,如果將人關在聽力檢查的隔音室內,高達九成以上的人都可以聽到類似耳鳴的聲音,但是平常因為外在環境的聲音會將此耳鳴聲音掩蓋住,所以正常人通常是不會聽到這個耳鳴的聲音。所以耳鳴的發生有一個理論就是大腦的認知理論,那就是原本耳內非常細微的聲音因為某些因素而被放大時,大腦記住這個很不舒服、很不愉快、很惱人的聲音,因為這個聲音帶給人負面的情緒、與人的負面情緒緊密相關,所以當人遇到壓力、焦慮、煩惱的時候,大腦這個與負面情緒相關的耳鳴聲響就會被釋放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臨床上我們經常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當耳鳴患者從事一些讓他很愉快的工作或活動時,他根本就忘記、沒感覺到原本很惱人的耳鳴,這就是當您很愉快或很放鬆的時候,大腦這個負面情緒的耳鳴就不會出現。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耳鳴患者在耳鼻喉科醫師束手無策之後,會去求診精神科醫師的緣故,因為耳鳴的發生與情緒、壓力有非常密切的關聯。我對於耳鳴患者的建議也是如此,通常我會建議耳鳴患者借助聽音樂的方式來移轉情緒,聽音樂並不是要靠音樂的聲響將耳鳴蓋住,而是音樂本身就有讓人正面愉快情緒的作用,此其一。第二就是不要很心急的要立刻去除惱人的耳鳴,因為只要您想讓耳鳴聲音立刻去除,這個想法就是一個很大的壓力,立刻啟動交感神經,這只會讓耳鳴聲響更大,因為您啟動大腦的負面情緒。第三,我會處方一些讓人放鬆的藥物,我不會使用如精神科醫師的大量鎮定藥物,我通常都處方很小劑量的鎮定藥物,因為我的目的不是鎮定而只是放鬆而已。最終極的治療法就是練習放鬆,就是抒壓呼吸,我就是借助紓壓呼吸將我個人原本長達二十年以上終日持續的耳鳴,不知不覺地自行消失。
顳顎關節症候群與夜間磨牙: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患者會抱怨嘴巴張、閉的時候,顳顎關節會感覺疼痛或發出聲音(很多患者看耳鼻喉科醫師時抱怨嘴巴張開或吃東西的時候耳朵深處會感覺疼痛,因為顳顎關節就位在耳朵的前面),有時候甚至嘴巴張不開來。如果您有顳顎關節症候群或者夜間磨牙,建議您先找牙科醫師檢查是否已經有些結構上的異常,需要牙科醫師處理。如果牙科醫師檢查沒有特殊結構異常需要處理,您就必須要正視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我對於顳顎關節症候群就診的患者通常建議:不要咬太硬的食物、嘴巴張/閉的動作不要太過頻繁、吃東西的時候兩側牙齒都要使用到(不要都只固定使用一側牙齒吃東西)、最後就是情緒放鬆。我們有一句老話“咬牙切齒”,就是造成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元凶,所以學習真正的放鬆,對於緩解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幫助很大。另外,顳顎關節相關的肌肉力量也要好好訓練,關節相關的肌肉力量強壯可以保護關節,這是全身關節都適用的黃金法則,這方面的肌肉力量訓練可以參考止鼾運動,我所研發推廣的止鼾運動對於顳顎關節相關肌肉的訓練幫助很大,通常持續做止鼾運動2-3個月,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感覺顳顎關節的改善。
胃食道逆流:如果您會感覺喉嚨卡卡的、有異物感、聲音有時會突然沙啞、常會想去清喉嚨、喉嚨有痰液的感覺但是吐出來只有一點點白色黏液,您很可能就有胃食道逆流到喉嚨的問題。很多人認為喉嚨沒有胃酸的酸、苦感覺,怎麼也會有胃食道逆流呢?如果喉嚨有感覺胃酸逆流的酸、苦感覺,算是比較嚴重的胃食道逆流,而沒有胃酸的酸、苦感覺算是比較輕的胃食道逆流,因為大部分這種胃食道逆流是發生在晚上躺下來睡覺的時候,因為在白天直立或坐立的姿勢時,喉嚨與胃有一個高度上的差異,所以胃酸逆流程度要比較嚴重才會往上噴到喉嚨,但是晚上躺下來睡覺時,喉嚨與胃的高度差不多,所以胃酸逆流的強度不需要很嚴重就可以逆流到喉嚨。
對於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我經常強調治療的重點不是靠藥物,而是要調整生活作息。我的建議是盡量不要讓胃酸有機會逆流而上,所以
- 睡覺前兩、三個鐘頭盡量不要進食,因為胃中沒有食物自然就不會刺激胃酸的分泌,所以最好是當躺下睡覺的時候,胃裡面是空空的,因此最佳的策略就是晚餐後不再進食,也不能太晚入睡,一定要在肚子餓想吃東西之前就上床睡覺。
- 少吃油膩或甜食,這兩種食物比較會刺激胃酸的大量分泌,油膩食物留在胃中的時間也比較久,所以如果要吃比較油膩或甜食,最好選在午餐,如此當晚上進食的時候,如果還感覺肚子脹脹的,食物尚未消化完全,晚餐還可以減少食物的量,以避免上床睡覺時胃中還有大量胃酸。
- 吃飯的時候盡可能細嚼慢嚥,快速進食、狼吞虎嚥的結果將喪失牙齒、唾液的初步消化功能,而使得胃要承受雙份的工作,如此更會刺激胃酸的分泌與吃下更多的食物。
- 吃完飯後不要躺下或者蹲下或趴在桌上睡覺,這些動作很容易讓胃酸逆流到喉嚨。我非常建議吃完飯後先去散步(不是快走),因為人體的腸胃的構造,如果保持直立的姿勢會有助於胃中食物的排空到小腸,所以散步對於胃中食物的排空很有幫助。但是消化食物是屬於副交感神經在運作,所以身體放鬆地散步會有幫助,但是如果快走的話,變成交感神經在運作,而且會讓身體的血液從腸胃轉移到四肢肌肉,對於消化功能反而不利。
- 最後就是情緒放鬆,因為消化作用是副交感神經在主導運作,如果壓力大、緊張、焦慮、煩惱、恐慌,都會造成交感神經亢奮,而不利於消化作用。
我經常告誡患者,不要過度依賴藥物,如果上述的生活作息不改善而只想依賴藥物,是不可能治癒,而且會一輩子靠藥物。不論是傳統的胃藥或者最新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都只能暫時緩解症狀,一旦停藥以後由於這些刺激仍在,必定又會再復發。長期服用這些胃藥,還要面臨藥物的副作用,以及損害胃酸的消化功能之長期副作用。對於一些已經很注意飲食仍然無法擺脫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就要很注意放鬆的練習,適時的紓壓以達到自律神經的平衡,此時紓壓呼吸訓練就有很大的助益。
上述是平日在耳鼻喉科門診時常見到的自律神經失調病變,其實自律神經失調對人體的影響是很多面向的,甚至包括很多的免疫系統病變,如果您的一些慢性病變一直無法有效控制,可以請教看診醫師,是否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嘗試練習紓壓呼吸調整自律神經失調,或許就能讓您擺脫原本的悲慘人生。